作为一项国粹,一门艺术,一种体育竞技,千百年来,围棋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扮演了多种多样的角色。伴随着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中日围棋擂台赛燃起的炽天热情,以及二十一世纪以来围棋作为体育竞技一面特征的加强,围棋本身和它在中华大地上的普及都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很多人赖它谋生,更多的人将它作为一项娱乐。无论如何,围棋与生俱来的竞技与文化共生共存的美,是无人可以改变的。
从文化的角度上讲,存续精艺,传扬国粹,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从竞技的角度上讲,统计数据,书写历史,更有传播推广上的必要。在这一点上,日韩同侪早已走在了我们的前边。中国大陆也曾有过围棋纸质媒体繁荣的黄金岁月,但随着电视与网络的冲击,多家专业报道围棋的报纸、杂志纷纷凋零。今天的中国早已进入网络时代,显然,时效性强、展示方式广泛的网络已经成为了围棋报道的第一平台。
目前,我们所常见的报道围棋的网络媒体,基本都依附于各大门户网站,且以时效新闻为主。作为独立报道围棋资讯,全面搜集围棋数据,整理棋谱,统计资料,做出深度评论的专业围棋网站,弘通围棋致力于为围棋爱好者服务,为热爱围棋的人士提供广泛扎实的资料支持,为围棋在新时期的发展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因此,2012年9月,弘通围棋网站推出中国第一家围棋电子杂志,以每周一期的形式与棋迷朋友们见面。作为围棋界的开创,弘通围棋杂志兼具网络媒体时效性与杂志评论深度之长,更倚赖围棋数据网站的优势,将棋界最新的统计资料与大家共享。弘通围棋杂志设置每周赛事评论、每周一星、围甲视点等栏目,抓住棋界热点新闻,见证棋手们创造的精彩瞬间;设置每周胜局、胜率发布,弘通围棋等级分等栏目,公布棋手最准确的胜负记录,尽力弥补中国棋界数据缺憾的现状;设置深度剖析、围棋史家等栏目,将围棋发展的大脉络,棋手奋斗的壮丽历程挖掘出来,一一揭示。如果条件允许,我们还会请到职业棋手点评精彩对局,共赏绝妙好棋。
因为网络所独具的“面对面”优势,我们将开放评刊功能,在吸纳对我们的批评与建议的同时,我们也期待能够与棋迷朋友有更多的互动,在我们的专业领域为需要答疑解惑的朋友们做出尽量使您满意的答复。如果您有好的创意与文笔,也请不吝赐教与赐稿。
人间好技艺,中国好围棋。任何热爱围棋的人,都是围棋界息息相关的一份子。棋界的发展与进步,如何吸引更多关注的目光,开拓更加广阔的市场,都需要我们投入思考,付诸努力。相信有您的关注与厚爱,弘通围棋会奉献出更优质的作品,与您共襄中国围棋的辉煌盛举。
感谢关注弘通围棋!让我们共同祝愿中国围棋的明天更美好!
发刊词
作者:弘通围棋网
作为一项国粹,一门艺术,一种体育竞技,千百年来,围棋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扮演了多种多样的角色。伴随着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中日围棋擂台赛燃起的炽天热情,以及二十一世纪以来围棋作为体育竞技一面特征的加强,围棋本身和它在中华大地上的普及都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很多人赖它谋生,更多的人将它作为一项娱乐。无论如何,围棋与生俱来的竞技与文化共生共存的美,是无人可以改变的。
从文化的角度上讲,存续精艺,传扬国粹,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从竞技的角度上讲,统计数据,书写历史,更有传播推广上的必要。在这一点上,日韩同侪早已走在了我们的前边。中国大陆也曾有过围棋纸质媒体繁荣的黄金岁月,但随着电视与网络的冲击,多家专业报道围棋的报纸、杂志纷纷凋零。今天的中国早已进入网络时代,显然,时效性强、展示方式广泛的网络已经成为了围棋报道的第一平台。
目前,我们所常见的报道围棋的网络媒体,基本都依附于各大门户网站,且以时效新闻为主。作为独立报道围棋资讯,全面搜集围棋数据,整理棋谱,统计资料,做出深度评论的专业围棋网站,弘通围棋致力于为围棋爱好者服务,为热爱围棋的人士提供广泛扎实的资料支持,为围棋在新时期的发展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因此,2012年9月,弘通围棋网站推出中国第一家围棋电子杂志,以每周一期的形式与棋迷朋友们见面。作为围棋界的开创,弘通围棋杂志兼具网络媒体时效性与杂志评论深度之长,更倚赖围棋数据网站的优势,将棋界最新的统计资料与大家共享。弘通围棋杂志设置每周赛事评论、每周一星、围甲视点等栏目,抓住棋界热点新闻,见证棋手们创造的精彩瞬间;设置每周胜局、胜率发布,弘通围棋等级分等栏目,公布棋手最准确的胜负记录,尽力弥补中国棋界数据缺憾的现状;设置深度剖析、围棋史家等栏目,将围棋发展的大脉络,棋手奋斗的壮丽历程挖掘出来,一一揭示。如果条件允许,我们还会请到职业棋手点评精彩对局,共赏绝妙好棋。
因为网络所独具的“面对面”优势,我们将开放评刊功能,在吸纳对我们的批评与建议的同时,我们也期待能够与棋迷朋友有更多的互动,在我们的专业领域为需要答疑解惑的朋友们做出尽量使您满意的答复。如果您有好的创意与文笔,也请不吝赐教与赐稿。
人间好技艺,中国好围棋。任何热爱围棋的人,都是围棋界息息相关的一份子。棋界的发展与进步,如何吸引更多关注的目光,开拓更加广阔的市场,都需要我们投入思考,付诸努力。相信有您的关注与厚爱,弘通围棋会奉献出更优质的作品,与您共襄中国围棋的辉煌盛举。
感谢关注弘通围棋!让我们共同祝愿中国围棋的明天更美好!
微评
每周之星
作者:弘通围棋
2012年8月28日,第4届衢州烂柯杯中国围棋冠军赛决赛,孟泰龄六段执黑第239手中盘击败柁嘉熹三段,夺得冠军,这也是他在国内个人棋战中的首个冠军。
在此之前,孟泰龄还没有染指过任何一项国内棋赛的冠军,他也不是本届中国围棋冠军赛中最被看好的棋手。面对今年状态风生水起的杔嘉熹,今年25岁的孟泰龄仍被认为略逊一筹。但是当他在决赛中战胜对手夺冠后,一个新的冠军终于破茧而出,打破了许多程式化的预测。不算年轻的年纪才夺冠,也被中国围棋协会主席王汝南称其为“大器晚成”。
夺冠之后的孟泰龄将把目光投向国际赛事,但目前他表示,对国际比赛的排名积分仍不是很清楚。
根据弘通国际等级分最新一期排名榜,孟泰龄以42.7分排名第80位。在他前面,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让我们为孟泰龄加油!
微评
当围棋走向公开:围棋现代性的需要——奖金制公开赛的利与弊
作者:杨烁
奖金制公开赛的利与弊——围棋现代性的需要
所谓“现代性”,是指一种持续进步的、合目的性的、不可逆转的发展的时间观念。具体到各个门类,它既与时代的变化息息相关,又不脱离本门类的固有特征。比如诗歌,在古代,古体诗、格律诗就是其“现代性”的体现。而在现代,因为新生的许多词汇很难入古体诗词,兼之白话文的出现,这些都使得诗歌必然孕育出新诗这一“现代性”的体裁。简言之,一项门类要想拥有“现代性”,就必须要符合时代的审美与发展要求。至于这种审美与发展是优是劣,是好是坏,则是另外一个要讨论的话题。
围棋走向“现代性”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日本废除中国传统座子,创立布局理论,是为一变;吴清源木谷实“新布局”打破边角禁锢,随后由贴目制下六超的继承发展完善了现代围棋理论,是为第二变;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道场训练制的普及,众多往日被认可的变化遭到推翻,而曾经被判定断不可行的手段又被广泛接受,此为第三变。
以当下的视角来看,二十一世纪以来的第三变是围棋“现代性”的最新阶段。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当代围棋与“以前的”围棋相比,已经有了竞技化加剧、棋手一线期缩短、棋手巅峰期年龄层下降等新变化。而这些与当代社会的新发展也是有关联的,随着商品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全球化的接轨,生活压力的加剧与生活频率的加速,“出名要趁早”观念深入人心。而当围棋在中日韩三国相继被划入体育领域,近些年来围棋的发展也不可能不受到体育竞技项目大气候的影响。体育竞技自然是一项“青春饭”行业,因为身体条件所限,运动员所能扬名立万的机会,也就是有限的几年。
在这一点上,促使当代围棋最新一次“现代性”演变的,厥为公开赛制的引入与普及。
如很多人揭示的那样,在二十世纪中期确立并逐步完善的日本职业棋战架构,是有利于棋界的顶尖选手,而不利于年轻人迅速取得佳绩的。以未改制(2000年之前)的日本第一大棋战棋圣战为例,一位新入段的年轻棋手,如果想要夺取这项象征着日本围棋第一人的冠军,需要先在初段棋手中竞争到头名的位置,再在“全段争霸赛”里逐级挑战,赢下多位高段棋手,才能打入“最高棋士决定赛”,进而争夺棋圣战挑战者的位置。这一过程,一般需要经历长达近一年的时间。而多位棋界的顶尖棋手(冠军获得者),已经凭借特惠直接进入这一类似于本赛的阶段。
同样的,当时棋战的基本用时五小时,也避免了年长者因为精力不济而产生的技术流失。在计算量一定的前提下,因为时间的充沛,计算力的优势将不再存在,从而经验与大局感将成为制胜的因素。另外,挑战制的普遍施用,限制棋战数量的繁多(诸如NEC杯、NHK杯等等比赛都只邀请实力强劲的强者参赛),也都强烈打压了年轻棋手的出头。因此,六大超一流长期盘踞日本顶峰位置(当然凭借着他们本身的能力),统治力甚至延长到四五十岁。
可是公开赛奖金制的出现打破了棋界这一切的固有规范。公开赛奖金制,简言之,胜者拿钱,败者分文未有。食宿自理,旅费自便。报名无限制,参赛无歧视。
公开赛制将棋界的等级秩序打了个粉碎,凡公开赛制执行之地,任何职业棋手均有资格报名参赛。在同一级别的公开赛里,绝对没有按照实力尊卑的签位分布。能够冲出重围,靠的只有自己的实力。而因为公开赛制基本都采用集中进行的形式,因此短时期内完成多轮赛事就成为必然要求,显然五小时的赛制已不能适应这样的赛制了。这样,年长者的优势就全部不在了。体力已经成为新时代里决定围棋竞技胜负的最重要因素,年轻人既得到了机会,亦拥有了无与伦比的优势。
奖金制将这一问题扩大化了,年长者失去的不仅仅是胜利,更有赖以生活的对局费。奖金制在取消了对局费,改为胜者获得一定数额的奖金之后,年长者对于最前线的竞争势必更加无力。输一二次,还算富贵有命,胜负在天。输一二十次,付出的精力却没有得到任何报偿,再坚持下去的人终究不会太多。
长此以往,年长者退出、相对年长者退出、再相对年长者退出……
剩下小娃娃如狼似虎。
但如狼似虎总也要区分出竞技的排名,局限在年轻棋手内部的公开赛奖金制的竞争,残酷性却丝毫未有减弱。为了一盘棋一个手段而殚精竭虑,为了保持状态而长期训练,这份艰辛是前公开赛时代的棋手所没有的。依靠信息化时代信息消费外部性的优势,棋界已有的技术被当代年轻棋手们全部吸收,并推陈出新。我们可以看到,当代棋坛每天新增的一张张棋谱中,被前公开赛时代所定义的难得一遇的“名局”、“妙手”比比皆是。不可否认的是,当代围棋从技术层面上说,比“以前的”围棋提升了一大截。
但六超甚至聂马曹李时代鲜明的风格再也没有了。每名从道场流水线中新出炉的年轻棋手都是能够空手夺白刃的竞技型胜负师,中盘作战激烈至上,劣势之下搅局有法。每个人都很全面,每个人都像每个人。
很多人为这一变化叹息痛恨,难道围棋作为艺术的一面,作为“道”的一面就这么消逝了?但这一变化也被很多人赞赏,他们认为,艺术的一面终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过去。如今的发展就是围棋所需要的,围棋需要嗜血,需要杀戮,需要感官上的无情刺激。而更多数的人对此并无感觉,从竞技年代成长起来的人,看重的只是结果。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谁在乎什么过程怎样?
是的,伴随着公开赛奖金制的,是围棋消磨了个人鲜明的特征,成为一项单纯的竞技。这绝非围棋所独有,对于当代足球的批评,难道不也饱含了“功利足球”大行其道,为了胜利不惜摆出丑陋的铁桶阵,再也没有了“艺术足球”、“激情足球”的华丽与精彩?
当然,伴随着公开赛奖金制的普遍实行,棋界创造出的成绩与暴露出的问题都不可避免地与日俱增。世界围棋最年轻纪录可以被青春无敌地一再刷新,棋界顶尖层在增添了许多新鲜血液的同时,新陈代谢的速度也没有人可以阻挡。但这些都是现代性之痛,承受它们的还有生活在这个现实世界的你你我我,不只围棋。
微评
棋友 |
#你好,杨烁# 好文,拜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