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项国粹,一门艺术,一种体育竞技,千百年来,围棋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扮演了多种多样的角色。伴随着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中日围棋擂台赛燃起的炽天热情,以及二十一世纪以来围棋作为体育竞技一面特征的加强,围棋本身和它在中华大地上的普及都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很多人赖它谋生,更多的人将它作为一项娱乐。无论如何,围棋与生俱来的竞技与文化共生共存的美,是无人可以改变的。
从文化的角度上讲,存续精艺,传扬国粹,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从竞技的角度上讲,统计数据,书写历史,更有传播推广上的必要。在这一点上,日韩同侪早已走在了我们的前边。中国大陆也曾有过围棋纸质媒体繁荣的黄金岁月,但随着电视与网络的冲击,多家专业报道围棋的报纸、杂志纷纷凋零。今天的中国早已进入网络时代,显然,时效性强、展示方式广泛的网络已经成为了围棋报道的第一平台。
目前,我们所常见的报道围棋的网络媒体,基本都依附于各大门户网站,且以时效新闻为主。作为独立报道围棋资讯,全面搜集围棋数据,整理棋谱,统计资料,做出深度评论的专业围棋网站,弘通围棋致力于为围棋爱好者服务,为热爱围棋的人士提供广泛扎实的资料支持,为围棋在新时期的发展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因此,2012年9月,弘通围棋网站推出中国第一家围棋电子杂志,以每周一期的形式与棋迷朋友们见面。作为围棋界的开创,弘通围棋杂志兼具网络媒体时效性与杂志评论深度之长,更倚赖围棋数据网站的优势,将棋界最新的统计资料与大家共享。弘通围棋杂志设置每周赛事评论、每周一星、围甲视点等栏目,抓住棋界热点新闻,见证棋手们创造的精彩瞬间;设置每周胜局、胜率发布,弘通围棋等级分等栏目,公布棋手最准确的胜负记录,尽力弥补中国棋界数据缺憾的现状;设置深度剖析、围棋史家等栏目,将围棋发展的大脉络,棋手奋斗的壮丽历程挖掘出来,一一揭示。如果条件允许,我们还会请到职业棋手点评精彩对局,共赏绝妙好棋。
因为网络所独具的“面对面”优势,我们将开放评刊功能,在吸纳对我们的批评与建议的同时,我们也期待能够与棋迷朋友有更多的互动,在我们的专业领域为需要答疑解惑的朋友们做出尽量使您满意的答复。如果您有好的创意与文笔,也请不吝赐教与赐稿。
人间好技艺,中国好围棋。任何热爱围棋的人,都是围棋界息息相关的一份子。棋界的发展与进步,如何吸引更多关注的目光,开拓更加广阔的市场,都需要我们投入思考,付诸努力。相信有您的关注与厚爱,弘通围棋会奉献出更优质的作品,与您共襄中国围棋的辉煌盛举。
感谢关注弘通围棋!让我们共同祝愿中国围棋的明天更美好!
弘通教育专稿:图文解说围棋术语(6)
作者:何为
图文解说围棋术语(6)
接
“接”就是指将可能被对方分开、切断的棋子连成不可分割的整体。也就是说,自己下一着棋能护住自己棋子的断点的着法就叫做接。
图一图二
图一中的白1护住了自己的断点,使白△两子连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把被对方打吃的棋子与已方的棋子一起接起来,也是接的一种形式。如图二中的白1接,接住了两处白棋,也含带粘住了被打吃的白△一子。接是较简单的一种手段,但在对局中却很重要。掌握了接,就会使已方的棋子连贯,免受对方的攻击。
顶
“顶”就是顶撞对方的棋子的着法,换一种说法就是在对方棋子行棋方向的棋子的头上下子。
图一图二
图1中的黑1与白△一子碰撞在一起,并在白方前进方向的棋子头上走了一子,所以叫顶。《围棋义例诠释》中解释为:“同一道路上双方子相撞就叫做顶。”这是有已方棋子接应条件下的一种说法。如图二中的黑1一子就和白△一子在同一路上撞在一起,并有黑△一子的接应,所以黑1也叫做顶.顶的特点是结实、厚重、具有先手意义。顶的形式很多,有尖顶、鼻顶等。图三中的白1顶叫做尖顶,因为白1一子与白△一子形“小尖”状。图四中的白1顶则为鼻顶。在方形棋子正前方的顶一般都叫做鼻顶,鼻顶多是利用对方棋形笨拙、凝重才施展的,它比一般的顶更具威力。
图三图四
并
“并”就是在棋盘上原有的棋子旁边的同一线路上紧挨着下子。
图一图二图三
“并”可以在与敌子相接触时下子。如图一中的白1就是“并”。与棋盘上原有的白△一子在同一线路上紧挨着着子。并一般都作用于加强自己和连接时,图二中的黑1并,就是为了让自己角边上的棋强硬起来,不会被白压住头。图三中的并是属于连接的并。黑1连接住了黑○一子和黑△二子。在棋的连接中,并的手段很常用。
微评
历史本周(1.1-1.7)
作者:何为
2016年,依然是新辈棋手不断冲击前辈高峰的时代,中国古力前进的脚步明显受到了各种阻力,“第一人”李世石还在第一线坚持,但年初的这次梦百合杯,从一开始就充满了各种未知的因素,冲击呼声最高的柯洁获得了决赛权,李世石能否坚守成为了最大的悬念。
前两局双方以2-2打平,从棋局的进展来看,依然是新人冲击前辈的节奏。而最后一局棋,从进程来看,李世石大部分的时间都占据着主动权,而棋局最终戏剧性的以柯洁胜出而告终。连他自己都恍然不觉已经获胜,局后表示过程中几乎要认输。
神奇逆转的结局,连李世石在内,整个围棋界都已经意识到,这似乎标志着李世石时代的落幕……
微评
每周人物·Master
作者:弘通围棋
Mater网络棋战第60局,执白2目半胜古力九段
每周之星 Mater
一个代号Master的神秘棋手横空出世接连打败众多围棋领域的高手,截至
谷歌DeepMind发布公告,正式承认,网络账号Master(之前叫Magister)背后正是AI机器人AlphaGO。
谷歌表示,阿法狗感谢此次在弈城网以及野狐网对弈的所有棋手,这些非正式的快棋赛有效地检验了在去年和李世石战罢后他们所做的新改进。
另外,谷歌称,和古力一战也代表非正式比赛暂告段落,今年晚些时候,他会发起一些长局的正式挑战。
微评
AlphaGo60连胜!围棋商业化如何破局
作者:谢俊
这几日,围棋圈里颇不平静。一个名为Matser的“神秘马甲”在2017年初对中日韩三国围棋高手们进行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屠杀”。在两天的快棋对垒中,Master对人类完成了60胜1平的战绩,唯一一盘和棋,还是因为人类对手掉线了。
在
当Master就是AlphaGo的猜测被坐实,人、人工智能与围棋的三角关系成为了热议的话题。Master冷酷无情地动摇了人们数千年来对围棋的认识:技术层面上一些在人类眼中并非好棋的落子却成为影响战局的胜负手;文化层面上人类对围棋的理解又有了新边界,原有格局已被打破,新的格局正在探索。
棋手们已经开始反思。
其他棋手也有着类似的想法。柯洁在微博里也说计算机告诉人类全都是错的,而棋手将会结合计算机,迈进全新的领域达到全新的境界。
人工智能,也许为围棋发展带来契机
棋手们在反思人工智能对围棋文化与技术的影响,而产业中人则将目光投向人工智能在发展围棋产业中的作用。生态圈采访了围棋“队际赛”创始人,现任体育之窗首席战略官的谢骏先生。
在他看来,人工智能在帮助棋手们提升棋艺之外,在向大众普及,推广围棋上也会扮演重要的角色。“未来社会的标志会是人工智能,围棋作为智力博弈游戏,将会更多承担传递信息,展示前沿科技成果的角色。这让围棋在传达其内在艺术的同时,更成为一种竞技表演。让更多的人去观赏,去了解,去喜欢围棋。”
人工智能的出现将改变往日围棋曲高和寡的局面,“人工智能让昔日在神坛上的棋手走向了大众。大家都是对抗‘人工智能’的人类。这让社会对围棋有了更好的认知。这对于围棋的普及,娱乐化有着深远的意义。”
显然,谢骏认为人工智能的出现,给围棋的发展带来了契机。
高竞技水平与商业化路上的荆棘
在竞技层面,中国围棋始终人才辈出。
作为一项发源于中国,承载着中国数千年文化传承的运动,在每个时代围棋在中国都不缺乏执牛耳的高手。建国后,在陈毅元帅的关怀下成立的中国棋院更是中国围棋人才孵化成长的摇篮。
每年的世界围棋大赛中,中国棋手都是无法忽视的存在。而在1999年成立的中国围棋甲级联赛不但加速了中国棋手的成长,17年的发展也令它成为东亚地区颇具影响力的赛事,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韩日优秀棋手参赛。此外,每年中国也会举办很多杯赛,众多世界顶级棋手纷至沓来,然而围棋圈里热闹非凡,可热闹的围棋圈在社会大众层面却是小而冷的存在。
这样的局面可归因于围棋自身的局限性。围棋本身即是一项高智力运动,有着复杂的技术和高深的文化哲学义理。这一点就会将很多人挡在黑白世界的门外。
不仅如此,在谢骏看来,围棋传统下法是1VS1对抗,一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分出胜负。即使引进了快棋赛制,围棋仍然是一项高耗时运动。在注重“注意力经济”的时代,无论是现场观赛还是电视转播都无法令观众为这项运动花费更多的时间。这妨碍围棋比赛收视率的同时也限制了围棋向大众的普及。
缺少观众与电视转播也令围棋赛事的商业价值大打折扣。虽然中国的围棋联赛运营良久,每年也有世界级的围棋赛事,但这些赛事与参赛俱乐部的生存发展都严重依赖于商业赞助。然而投入到围棋赛事商业赞助的企业并非看重围棋赛事的商业价值,更多的出于对企业老板对围棋的喜爱。
得然而赞助后的商业回报,似乎不那么可观。因此,在高速发展的商业化体育大环境中,像围棋这样的商业模式让俱乐部或赛事的生存不太稳定。2016年12月中旬,柯洁在微博上爆料自己被俱乐部拖欠薪水,而这在围棋圈里并非孤例。
被欠薪一方面是因为在目前并不明朗的经济环境下,很多企业确实面临着资金上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围棋赛事本身并没有成熟的产业体系,只能依靠赞助商输血。
思变后的围棋队际赛
当围棋的商业化发展陷入瓶颈时,也有不少的围棋人在思考如何创新、如何发展。而谢骏自己,就在围棋圈扮演着这样的角色。
在谢骏看来,围棋是人类历史中最伟大的运动,它横贯几千年,至今为止对它的起源认知还不清晰,没有第二个运动能跟他相提并论。围棋在当今人类社会中,价值被远远低估了。
如何让围棋好玩、好看、好用,是围棋在未来拥有生命力的关键。在谢骏看来,好玩,意味着能带来更多的参与者;好看,是降低围棋的门槛,提升观赏性;而好用,则是让参与者能够从围棋中锻炼智力,个人得到提升。
想清楚这些问题后,2013年11月,谢骏与黄子总、朱小军等人一起,创建了世界国棋联合会,并组织了以团队参加为赛制的围棋队际赛,皆在引入现代竞赛的娱乐元素,扩大围棋商业化的可能。
队际赛是指一盘棋由两支至少6人以上组成的队伍完成的围棋比赛。比赛分三节,第一节起始至72手,第二节由73手至143手,第三节由144手至终结。每节由双方各派两名选手联棋对弈。同时引入换人、短暂停、红黄牌处罚等规则。
围棋商业化的破局之道在哪?
那么目前围棋队际赛的发展如何呢?对于这个问题,谢骏显然最有发言权。据他介绍,目前,队际赛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被广泛地认知。赛事已经被推广到了日韩、欧洲、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从开始的尝试到逐步的认可、认同,到现在期待队际赛能够更大规模的发展,3岁多的队际赛似乎发展得不错。
而除了赛事自身加入了更强的观赏属性外,谢骏表示队际赛的发展,也离不开各个组织的帮助。在赛事的组织、运营、商务开发中,全国各地的围棋爱好者,以及认可队际赛发展方向的人,都义务为队际赛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而像清华围棋基金会这样的机构,也与世界国棋联合会达成了合作协议。
围棋界里各路社会精英藏龙卧虎,也给到了谢骏不少的帮助。
谢骏告诉生态圈,去年十月,全国围棋队际赛在海南举办。而今年,东亚之花中日韩三国职业围棋队际赛,以及世界围棋队际赛锦标赛,都将陆续举办。
对于未来围棋赛事的多元化发展,谢骏表现出了积极乐观的态度。他用篮球、足球做了一个类比,既然篮球有三对三,有五对五,足球有11人制,有五人制,那么围棋的赛制也可以多样化,这更利于围棋运动的大众传播。
目前,体育之窗一直都是队际赛商业开发、运营管理的代理,ip的运营管理者。在未来,谢骏希望过更多的社会资源,去打造类似于体育之窗下属的排球之窗的模式,用更加纯粹的公司化的模式运作围棋的商业化。
此同时,如何寻找到传统围棋传统的1VS1模式观赏性的问题,进而找到围棋商业化的发展之路,也是谢骏努力求破局的一个思路。
而说到这里,谢骏再次提出了科技所可能带来的改变。如果未来能把计算机辅助观赛系统能够实现了,依靠科技的手段,能够让普通的老百姓,不懂围棋的,可以在互联网和电视前观看围棋比赛,这样就能够反哺回来,提高1对1围棋的观赏性。这可能会是1VS1赛事商业化非常重要的一个手段。
对于其它形式的定级赛、双人赛、接力赛等很多创新的围棋赛事,谢骏认为它们都有共荣共生的关系,不存在哪个活着其他的就死掉这种情况。大家都有存在的价值。就看谁能抓住它核心的东西,让它更成熟,更加商业化,就有望脱颖而出。
不论是经典的1VS1,还是新兴赛制赛事,它们的终极目标都是建立起一套可持续发展的体系。从提升观赏性入手,同时开发提升围棋赛事的商业价值并推广围棋;随着围棋受众的增多,围棋赛事的商业价值也会水涨船高;商业价值提高了的围棋赛事便会给予棋手更多的商业收益与社会价值;同时棋手也会选择能最大化给予其价值的赛事平台参赛;掌握了最优质棋手资源的赛事便会脱颖而出,成为围棋赛事的主导力量。
在谢骏看来,围棋商业化之路的经验不仅局限于围棋和其他智力运动。中国传统的武术,或中国强势的排球等目前市场化,产业化发展不足的项目都可以从中获益。然而围棋商业化的道路才刚刚开始。
路漫漫其修远兮,围棋商业化的命题值得一番求索。
微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