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项国粹,一门艺术,一种体育竞技,千百年来,围棋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扮演了多种多样的角色。伴随着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中日围棋擂台赛燃起的炽天热情,以及二十一世纪以来围棋作为体育竞技一面特征的加强,围棋本身和它在中华大地上的普及都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很多人赖它谋生,更多的人将它作为一项娱乐。无论如何,围棋与生俱来的竞技与文化共生共存的美,是无人可以改变的。
从文化的角度上讲,存续精艺,传扬国粹,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从竞技的角度上讲,统计数据,书写历史,更有传播推广上的必要。在这一点上,日韩同侪早已走在了我们的前边。中国大陆也曾有过围棋纸质媒体繁荣的黄金岁月,但随着电视与网络的冲击,多家专业报道围棋的报纸、杂志纷纷凋零。今天的中国早已进入网络时代,显然,时效性强、展示方式广泛的网络已经成为了围棋报道的第一平台。
目前,我们所常见的报道围棋的网络媒体,基本都依附于各大门户网站,且以时效新闻为主。作为独立报道围棋资讯,全面搜集围棋数据,整理棋谱,统计资料,做出深度评论的专业围棋网站,弘通围棋致力于为围棋爱好者服务,为热爱围棋的人士提供广泛扎实的资料支持,为围棋在新时期的发展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因此,2012年9月,弘通围棋网站推出中国第一家围棋电子杂志,以每周一期的形式与棋迷朋友们见面。作为围棋界的开创,弘通围棋杂志兼具网络媒体时效性与杂志评论深度之长,更倚赖围棋数据网站的优势,将棋界最新的统计资料与大家共享。弘通围棋杂志设置每周赛事评论、每周一星、围甲视点等栏目,抓住棋界热点新闻,见证棋手们创造的精彩瞬间;设置每周胜局、胜率发布,弘通围棋等级分等栏目,公布棋手最准确的胜负记录,尽力弥补中国棋界数据缺憾的现状;设置深度剖析、围棋史家等栏目,将围棋发展的大脉络,棋手奋斗的壮丽历程挖掘出来,一一揭示。如果条件允许,我们还会请到职业棋手点评精彩对局,共赏绝妙好棋。
因为网络所独具的“面对面”优势,我们将开放评刊功能,在吸纳对我们的批评与建议的同时,我们也期待能够与棋迷朋友有更多的互动,在我们的专业领域为需要答疑解惑的朋友们做出尽量使您满意的答复。如果您有好的创意与文笔,也请不吝赐教与赐稿。
人间好技艺,中国好围棋。任何热爱围棋的人,都是围棋界息息相关的一份子。棋界的发展与进步,如何吸引更多关注的目光,开拓更加广阔的市场,都需要我们投入思考,付诸努力。相信有您的关注与厚爱,弘通围棋会奉献出更优质的作品,与您共襄中国围棋的辉煌盛举。
感谢关注弘通围棋!让我们共同祝愿中国围棋的明天更美好!
历史本周(6.19-6.25)
作者:弘通围棋
作为首个由中国大陆举办的世界围棋个人赛,前几届春兰杯给中国棋手似乎留下更多的是痛。前5届韩国捧得4次,日本捧得1次。直到第六届,巅峰时期的古力终于首次为中国棋手捧杯。
比较有意思的是,春兰杯流传一个魔咒:胜常昊者夺冠。也许是一个巧合,每届冠军在征战图中,都曾“跨过”常昊。
第七届春兰杯决赛在成都武侯祠举行。这一届中国棋手依然强势,早早在八强中便占据7席,唯余李昌镐孤军奋战。不幸的是,此时的“石佛”正陷入亚军魔咒当中,尽管决赛遇到的是他昔日屡屡战胜的常昊,亦未能逃脱。此后这个记录还在延续,已超过10次连续亚军。
微评
每周人物·李世石
作者:弘通围棋
每周之星:李世石
以7胜1负战绩帮助河南队成功冲上围甲。
1995年入段、1998年二段、1999年三段、2003年六段、同年七段、同年九段
权甲龙八段门下
1997年:
2000年:
国内棋战32连胜
2000年度韩国围棋文化奖最优秀棋手奖
2001年:
2002年:
2002年度韩国棋道文化赏最优秀棋手奖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国内棋战23连胜
2007年度韩国围棋大奖最优秀棋手奖
2008年:
2008年度韩国围棋大奖最优秀棋手奖
2009年:
2010年:
2010年度韩国围棋大奖最优秀棋手奖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微评
一篇旧闻引发的围棋与教育的思考
作者:羊城
近日一篇名为《广州围棋冠军考进广东前十上清华 廖桂永:女儿下棋有益处》的文章在朋友圈传播,这其实是2012年的一篇旧闻。恰逢高考中考时节,此事激励了不少学围棋的孩子们,同时也引发了大家关于围棋与教育的思考。以下是当年的这篇文章:
“我女儿考上清华大学啦!”昨天,广东围棋队主教练廖桂永九段在获悉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已确认录取其女儿廖韵怡后,第一时间把喜讯告诉羊城晚报记者。电话那头,记者分明感受到廖九段抑制不住的喜悦心情。
廖桂永是新中国广东第一位围棋九段国手。20年前,他与上海围棋女队的沈蔓蓉四段结为夫妇,在棋界留下一段异地情结姻缘的佳话。作为他们爱情的结晶,女儿廖韵怡从小受父母影响,也迷上黑白世界,曾数次夺得广州市中小学生围棋赛冠军。
不过,天资聪颖、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小韵怡,并没有像父母那样选择走上职业棋手的道路。今年高考,发挥出色的廖韵怡,考出理科总分668分的高分,加上她所获得的20分政策加分(市一级比赛冠军资格),高考总分高达688分,在广东省65万多考生中排列前10名。
廖九段告诉记者,自高考成绩发榜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招生老师先后打来电话,热情邀请他们全家到招生办公地点做客,动员小韵怡高考第一志愿填报他们的学校,“都是超一流名校,到底选择哪一所,我们一度挺纠结的。早在十天前,香港大学亦确认录取我的女儿,但女儿坚持选择自己心仪的清华大学。我们当然要支持啦!”
棋下得好,书也读得顶呱呱的廖韵怡,为什么能鱼与熊掌兼得,取得今天如此优异的成绩?当中有没有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成功秘诀?记者特意采访了廖桂永一家三口。
廖桂永:下围棋,有助学好数理化
羊城晚报:你们两个都是围棋棋手,而棋手的智商通常都不低,女儿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是否和遗传了你们的智商有关?
沈蔓蓉:一开始觉得没有关系,但后来又觉得或许会有。因为女儿念小学时,各方面都不突出,只是上了中学,尤其是到了高中后,成绩才特别拔尖。
羊城晚报: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你们平时对她的生活和学习是持什么样的态度?
沈蔓蓉:顺其自然。女儿想怎样发展,就顺着她的意思,不要强求。比如刚开始,她对围棋并没很大兴趣,我们也没有刻意去培养。后来是她自己想学了,我们才开始教她。总之,她有自己的想法时,我们只可以引导,不可以主导。她想怎样发展,我们就给她创造怎样的条件。
羊城晚报:在教育孩子方面,你们觉得怎样去教育和培养比较重要?
廖桂永:我觉得培养孩子的正确思维很重要。我这个人,本身就偏重理性思维,平时对女儿提出的问题,我都会用理性的思维和方法,引导她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这对培养她的逻辑思维、掌握正确的思考方法很有帮助。我认为,女儿的数理化学得比较好,应该和她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有关。
羊城晚报:作为围棋工作者,你们认为小孩学下围棋,对学习会有很大帮助吗?
廖桂永:学下围棋,对培养小孩的计算能力,肯定会有一些帮助。但也不能说,会下围棋,学习成绩就一定很好。学习围棋,主要还是为了开发智力,对小孩只有益处,没有坏处。
羊城晚报:最后,你们对女儿还有怎样的期望?
廖桂永:希望她在大学里,能够进一步拓宽视野,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考虑是否可以出国继续深造。
廖韵怡:下棋就像高考,这一科考差了,下一科还要继续考
羊城晚报:首先向你表示祝贺!能考上自己心仪的清华大学,现在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廖韵怡:当然很开心啦!另外,就是充满着期待。因为我不知道大学生活是怎样的,有人说很轻松,也有人说很辛苦。我有一种很想马上去体验的冲动。
羊城晚报:你这次高考取得如此优秀的成绩,你认为成功的关键在哪里?
廖韵怡:自信,一定要对自己有自信。其实在高考前的三模考试里,我考得并不好,第一次排名跌出(年级)前20名,这是我读高中最差的成绩。不过三模没考好,反而让我觉得(心态)轻松了很多。因为以前从来不知道如果自己没考好的话,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成绩。现在知道了,即使考差了也就是这个名次,并不会差太多。另外我在高考前,已经通过了中山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
羊城晚报:关于学习,你有什么好的心得和方法向大家推荐?你认为哪种学习方法最不可取?
廖韵怡:学习一定要有重点,不能平均出力,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觉得哪方面薄弱就要补哪方面。最不好的方法就是相信题海战术,一有时间就拼命去做题———时间久了,人就会变得信心不足和急躁。
羊城晚报:你曾经多次获得广州市中学生围棋赛冠军,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学围棋的?有些什么经历?
廖韵怡:大概是读小学一年级吧。一开始爸爸妈妈只是让我简单地接触围棋,偶尔玩一下。真正开始学棋,是在一年级参加学校开设的围棋兴趣班。学了一年后,我获得广州市小学生围棋比赛第二名。三年级时,被朝天路小学校长看中,转学进入这所具有围棋传统特色的省一级学校。小学毕业后,我以围棋特长生的身份以及获得奥数三等奖的成绩,被广州市第二中学录取。进校不久,我就首次夺得广州市中学生组围棋比赛冠军。初中毕业后,我同样以围棋特长生的身份,被广雅中学录取。在读高一和高二时,我又两次获得广州市中学生高中组围棋赛冠军。
羊城晚报:围棋是一项智力运动,你认为下围棋对你的学习有帮助吗?
廖韵怡:帮助肯定是有的。我觉得最大的帮助,是可以培养出良好的心态。因为围棋比赛,总会有输有赢,这一盘输了,下一盘你还要继续去下,就好像是高考,这一科考差了,下一科你还要继续去考。这种失败的挫折,如果你经受多了,就自然学会如何从容面对。
另外,下围棋对训练逻辑思维也有好处,有利于数学和物理等理科的学习。比如围棋一个局部,或者是一个定式,都会有很多变化,每种变化都需要你去正确计算和推演。如果你养成这种习惯,在做数学题时,每道题你都会去多想几种解题方法,而不会只满足于一种。
羊城晚报:考上清华大学后,下一步还有没有什么理想和目标?
廖韵怡:我想争取作为国际交流生,到国外去增长见识。
记者印象
都说女人是水做的,倘若用带“水”的词来形容廖韵怡,我首先想到的便是“面如沉水,心同止水”。
廖韵怡很安静,这还是她只有七八岁时,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十年前,廖桂永和我都是桥牌发烧友,有一天晚上,老廖带着女儿来到羊城晚报打牌。小韵怡坐在边上,一声不吭,拿着我提供的笔和纸,按照自己的想象,涂画着形状各异的图案,两个多小时里,就这样安静地沉浸在自己的图画世界里……
十年过去,18岁的廖韵怡已长成亭亭玉立的少女,但安静的性格仍然没有改变。在与我们一个多小时的交谈中,她脸上的表情,始终平静如一,言谈之间,显露出少见的冷静和理性。当遇到有些问题一下子难以回答时,小韵怡不会急于表述,而是半闭着眼睛,先思考片刻,仿佛拿到一道陌生的数学题,先要分析从何处着手一般。她的这份超出同龄人的淡定和从容,不仅让我们惊讶,还毫不怀疑———这次高考她能考出高分,绝非偶然和侥幸!
采访结束之际,我的脑子里,禁不住又跳出一个带“水”的词———上善若水。我有这种预感,廖韵怡之“善”,或许再过十年,又会制造新的惊喜。
微评
达沃斯论坛李世石谈人机大战
作者:何为
“阿尔法围棋(AlphaGo)如果和‘臭棋篓子’下一百盘棋,会不会变蠢?”在2016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面对第一个问题,韩国职业九段棋手李世石莞尔一笑,风趣地说,机器技能通过学习获得,变蠢不知道,变慢是可能的。
被坊间称作“世界围棋第一人”的李世石26日出席“人机之战:阿尔法围棋的重要性”专题讨论,分享“人机大战”落败后的感受。
“我再也不想跟阿尔法围棋下棋了。”发言中,李世石说。
李世石直言,自己跟阿尔法围棋没有感情交流。虽然做过很多假想训练,但真正对弈,困难和压力还是超出想象。
众所周知,围棋落子的方式甚至多于已知宇宙中原子的数量,因此,有人将李世石“人机大战”的意义,提高到“捍卫”人类智慧“最后一块棋盘”的高度,受到广泛关注。
“关于输棋,我觉得不是实力问题,是判断失误。”李世石在论坛现场说,由于自己对“深度学习”认识不够,才造成对弈中的判断失误。
“您认为未来人类可能战胜阿尔法围棋吗?”李世石耐心回答第二个问题:阿尔法围棋在六个月之内,进步神速;现在又过去三个月了,它又有多大进步,这个无法预知。“如果阿尔法围棋一直处在现在水平,我想我有可能战胜它。”
“对于青少年向阿尔法围棋学习围棋技艺,您是支持,还是反对?”面对第三个问题,李世石表示自己持肯定态度。他解释,从教育角度看,阿尔法围棋对知识了如指掌,且能在规则下,出色完成任务,有资格当一名出色的围棋教育家;相反,如果一名老师,对知识一知半解,是非常可怕的。“所以,如果我的女儿跟阿尔法围棋学习棋艺,那是一件幸事。”
讨论接近尾声,与会嘉宾得出一致结论:不应将“机器”与“人”简单比较,更应该看到人工智能给人类带来的挑战与激情,人与机器如何共存,变得对世界更加有益,才是“人机大战”后要着重思考的核心问题。
微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