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项国粹,一门艺术,一种体育竞技,千百年来,围棋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扮演了多种多样的角色。伴随着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中日围棋擂台赛燃起的炽天热情,以及二十一世纪以来围棋作为体育竞技一面特征的加强,围棋本身和它在中华大地上的普及都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很多人赖它谋生,更多的人将它作为一项娱乐。无论如何,围棋与生俱来的竞技与文化共生共存的美,是无人可以改变的。
从文化的角度上讲,存续精艺,传扬国粹,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从竞技的角度上讲,统计数据,书写历史,更有传播推广上的必要。在这一点上,日韩同侪早已走在了我们的前边。中国大陆也曾有过围棋纸质媒体繁荣的黄金岁月,但随着电视与网络的冲击,多家专业报道围棋的报纸、杂志纷纷凋零。今天的中国早已进入网络时代,显然,时效性强、展示方式广泛的网络已经成为了围棋报道的第一平台。
目前,我们所常见的报道围棋的网络媒体,基本都依附于各大门户网站,且以时效新闻为主。作为独立报道围棋资讯,全面搜集围棋数据,整理棋谱,统计资料,做出深度评论的专业围棋网站,弘通围棋致力于为围棋爱好者服务,为热爱围棋的人士提供广泛扎实的资料支持,为围棋在新时期的发展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因此,2012年9月,弘通围棋网站推出中国第一家围棋电子杂志,以每周一期的形式与棋迷朋友们见面。作为围棋界的开创,弘通围棋杂志兼具网络媒体时效性与杂志评论深度之长,更倚赖围棋数据网站的优势,将棋界最新的统计资料与大家共享。弘通围棋杂志设置每周赛事评论、每周一星、围甲视点等栏目,抓住棋界热点新闻,见证棋手们创造的精彩瞬间;设置每周胜局、胜率发布,弘通围棋等级分等栏目,公布棋手最准确的胜负记录,尽力弥补中国棋界数据缺憾的现状;设置深度剖析、围棋史家等栏目,将围棋发展的大脉络,棋手奋斗的壮丽历程挖掘出来,一一揭示。如果条件允许,我们还会请到职业棋手点评精彩对局,共赏绝妙好棋。
因为网络所独具的“面对面”优势,我们将开放评刊功能,在吸纳对我们的批评与建议的同时,我们也期待能够与棋迷朋友有更多的互动,在我们的专业领域为需要答疑解惑的朋友们做出尽量使您满意的答复。如果您有好的创意与文笔,也请不吝赐教与赐稿。
人间好技艺,中国好围棋。任何热爱围棋的人,都是围棋界息息相关的一份子。棋界的发展与进步,如何吸引更多关注的目光,开拓更加广阔的市场,都需要我们投入思考,付诸努力。相信有您的关注与厚爱,弘通围棋会奉献出更优质的作品,与您共襄中国围棋的辉煌盛举。
感谢关注弘通围棋!让我们共同祝愿中国围棋的明天更美好!
历史本周(5.22-5.28)
作者:弘通围棋
自1988年富士通举办以来,中国棋手一直与世界冠军擦肩而过。本届东洋证券杯中国棋手终于站上世界之巅,而且提前捧杯。1980年17岁的马晓春在全国围棋团体赛中战胜了如日中天的聂卫平九段,拉开中国棋坛聂马争霸的序幕。本届东洋证券之前,出现在世界棋坛争霸舞台上的一直是聂卫平九段,在国内头衔最多的马晓春却在中日名人战的双边赛事上被日本名人小林光一苦苦压迫。1995年是聂马之争进入巅峰之年,也是两人在中国围棋地位的分水岭,马晓春战胜聂卫平夺得东洋证券杯成为中国围棋的“第一人”,而自此之后聂卫平再未能进入世界大赛的决赛舞台。
微评
每周人物·俞斌
作者:弘通围棋
第一届新奥杯,老将俞斌九段成功打入本赛。
1982年三段、同年四段,1983年五段,1986年六段,1987年七段,1988年八段,1991年九段
:
1988年:
1989年:
3月,第1届棋王战亚军(0:3钱宇平)
1990年:
第2届五牛杯冠军
海峡杯冠军
1991年:
1991全国个人赛亚军
1993年:
1993全国个人赛亚军
1994年:
1994全国个人赛亚军
1995年:
1995全国个人赛亚军
1996年:
1996全国个人赛亚军
1997年:
1998年:
1998全国个人赛亚军
日立杯双人赛冠军(搭档丰云)
1999年:
2000年:
2000中国围棋甲级联赛冠军队重庆建设摩托成员(15胜3负)
2001年:
2002年:
2002中国围棋甲级联赛季军队浙江新湖队成员(17胜4负)
2003年:
2003年中国围棋甲级联赛季军队山东齐鲁晚报成员(15胜5负)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6年中国围棋甲级联赛冠军队重庆冷酸灵成员(13胜8负)
2008年:
2008年中国围棋甲级联赛冠军队重庆冷酸灵成员(14胜7负)
2009年:
2009年中国围棋甲级联赛季军队重庆冷酸灵成员(11胜11负)
2011年:
2014年:
微评
中国举办世界围棋大赛总数第一
作者:韩振
1988年被称为围棋世界大赛元年,这一年应昌期老人准备举办世界上第一项国际大赛,但当时的“老大”日本不愿被抢先,于是由日本《读卖新闻》、日本棋院和关西棋院共同主办,日本富士通公司赞助的富士通杯应运而生。每年一届的富士通杯是首个世界围棋大赛,对当时和之后的世界棋坛产生了巨大影响。富士通杯2011年举办24届之后停办。对应的是,富士通杯前五届全由日本六超夺得,但第11届之后,14年的冠军再无日本棋手身影。
同年,由应昌期先生创意并由应氏集团赞助的应氏杯随之举办。应氏杯周期四年最长,冠军奖金40万美金最高。4年的周期对于棋手的状态和竞争力是极大考验,至今仍无人卫冕。而巅峰期的李世石、古力等都为与应氏杯失之交臂而遗憾。应氏杯至今仍是围棋界的璀璨明珠。
1990年,由韩国棋院主办、东洋证券公司赞助的东洋证券杯,开始改为国际大赛(第三届)。资深棋迷都记得,1995年,中国的第一项世界冠军就是马晓春在第六届东洋证券杯登顶。东洋证券杯终止于1998年。
1996年,由韩国中央日报社和KBS社共同主办、韩国三星火灾海上保险株式会社提供赞助的三星杯,由韩国《朝鲜日报》社主办、韩国LG公司赞助的LG杯,同时诞生。彼时,李昌镐开始雄霸棋坛,马晓春连续折戟于大李,英雄梦碎。这两项每年一届的大赛,至今仍在举办。
1999年,由中国围棋协会主办、春兰公司赞助的春兰杯诞生,冠军奖金15万美元。这也是中国大陆主办的首项世界大赛。开始时定位每年一届,但从第4届起,改为两年一届。春兰杯在中国围棋最薄弱和痛苦的时段出现,给了中国棋手动力和奋进的理由。当前五届冠军全被韩日棋手夺走后,春兰企业仍咬牙坚持把棋赛办下去,结果证明,正是度过了黎明前的黑暗,才迎来旭日东升。
2002年,由日本丰田公司赞助,日本棋院、日本经济新闻社主办的丰田杯面世,冠军除奖金外还奖励一辆新款丰田轿车,成为当时轰动的新闻。丰田公司赞助的丰田杯足球赛世界闻名,转战棋坛据说是日本方面希望刺激调动当时已经岌岌可危的日本围棋。可惜,至2009年停办时,四届冠军仍无日本人。
2009年,由韩国棋院主办、BC信用卡公司赞助的BC卡杯诞生,2012年,BC信用卡公司被韩国KT公司(电信会社)收购,这项大赛举办4届便停办。尽管是最短命的世界大赛,但BC卡杯首次取消“对局费”,仅为进入前64名的棋手提供奖金,是全世界首个真正实行奖金制的围棋大赛,为后来的棋坛走向掀起重大变革。
2012年,由国际围棋联盟主办、贵州百灵集团赞助的百灵爱透杯创办;2013年,由国际围棋联盟主办、江苏恒康家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赞助的梦百合杯诞生;2015年,由国际围棋联盟中国棋牌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棋院)主办、新奥集团赞助的新奥杯诞生。中国连续主办3项世界大赛,均为两年一届,采用公开赛赛制,而最新举办的新奥杯,冠军奖金达到220万元,仅次于应氏杯,是现有公开赛中最高。
国运昌,棋运昌。中国围棋在历经风雨之后终见彩虹,随着职业棋手在国际赛场战绩卓著,国内围棋普及教育走进校园,兼具技与艺的围棋焕发青春,影响力日增,愿意支持围棋并且有能力支持围棋的企业结伴而来,络绎不绝。
目前的世界大赛,中国7占其5,韩国2项,日本已经默默退后。应氏杯为四年一届,春兰杯、百灵爱透杯、梦百合杯、新奥杯为二年一届,韩国的三星杯和LG杯每年一届,通算下来,中国平均每年主办世界大赛2.25个,超过了韩国的2个,绝对数量世界第一。不知不觉中,作为围棋生母的中国已经担起大部分义务和责任,为围棋的繁衍发展撑起一片广阔天地。
微评
《世界围棋通史》入选十三五重点出版规划
作者:陈新
在
在由何云波教授撰写的《<世界围棋通史>论证报告》中,认为“棋为琴棋书画四艺之一,当代学界对中国古代琴史、书史、画史的研究,已是蔚为大观。中国围棋历史源远流长,围棋在世界上也得到广泛的传播,然而对中国和世界围棋历史的研究却远远不够”。中国古人的棋史大多为评点性质,往往失之过简。新中国成立后,围棋被纳入国家竞技体育的体制中,出版了一些围棋技术类书籍,但围棋文化研究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现有的围棋史书更多地着力于围棋史料的梳理,围棋逸文趣事之汇集,但缺少对中国围棋在技艺的层面的演进过程的梳理,比如定式、棋风的演变,对棋局在技术层面上的剖析。何教授认为,“围棋史研究已有一些有价值的成果,鉴于中国围棋史多偏重古代,日本、韩国、欧洲的围棋史多偏重本国,至今尚无一本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围棋通史。编撰一本涵括世界各国围棋发展及相互交流的历史的《世界围棋通史》,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
《世界围棋通史》计划分为四卷,第一卷古代篇(先秦到16世纪),第二卷近代篇(17—19世纪),第三卷现代篇(20世纪上半期),第四卷当代篇(20世纪下半期)。共约100万字。研究思路为围棋文化史、技术史、思想史的融合,国别史的梳理与比较的视野,通史与断代史、专门史研究的结合。
主编简介:
何云波,男,生于1963年,文学博士,先后就读于湘潭大学、四川大学。曾任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围棋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现任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湖南省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理事。2000年被遴选为铁道部青年科技拔尖人才,2002年获湖南省首届优秀青年社会科学专家称号,并入选“新世纪湖南省首批青年社会科学研究人才百人工程”和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专家。
主要从事比较文学、围棋文化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在围棋文化研究中出版一系列成果。著有《围棋与中国文化》、《棋行天下》、《黑白之旅》、《围棋与东方管理智慧》、《图说中国围棋史》、《围棋文化演讲录》等围棋文化著作。选编《天圆地方——围棋文化散文选》。撰写博士论文《围棋与中国文艺精神》,是中国首篇以围棋为选题的博士论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围棋思想史研究》,项目已结题,项目成果之一《中国围棋思想史》被纳入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文库,即将出版。项目成果之二《中国历代棋论选》选了260篇围棋棋论,是迄今最全面的围棋理论选本。《围棋与中国文化》被收入武汉大学出版社重点出版项目《中国专门史文库》,更名为《中国围棋文化史》重新出版。该文库包括1949年以后岀版和撰写的中国各类专门史的权威性著作,共100本。
微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