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简称应氏杯,是由应昌期围棋教育基金会(应氏基金会)出资1988年创办举行的围棋赛事,现每四年一届。
筹办之初,应昌期即将应氏杯定义成“围棋奥运会”,仿奥运会四年一届,奖金是所有棋赛中最高的(冠军40万美元)。虽然创办最早,却被富士通杯捷足先登,抢先问世,但也因此引领围棋活动进入世界化的领域。此后其他世界大赛陆续开办。应昌期过世后其子应明皓继续推广应氏杯以及比赛使用的与中国规则、日本规则均有不同的数点规则。在应氏杯的正式比赛中,还要求使用有固定棋子数目的棋具对局,以准确地按照应氏规则完成对局后的胜负计算。
|
赛制
参赛名额:24名单败淘汰,上届前八名首轮轮空
上届比赛前八名
中国5名
韩国4名
日本3名
台湾2名
特邀棋手2名
决赛五番胜负、准决赛三番胜负。
棋规:采用基金会制定的‘应氏计点制围棋规则’。黑棋贴8点,平点黑胜(相当于黑贴7目半)。
用时:三小时三十分钟,不读秒,每逾时35分钟罚两点,最多罚三次。
奖金
冠军:40万美元
亚军:10万美元
四强:2万5千美元
八强:1万5千美元
16强:5千美元
24强:2千美元
沿革
1988年第一届:
应氏基金会筹办第一个世界围棋大賽,筹备期间,日本棋院举办的富士通杯抢先问世。
冠军奖金40万美元,迄今仍是棋界最高。
亚军精奖金10万美元。
复赛(四强)败者:5万美元。
初赛(八强)败者:3万美元。
预赛(16强)败者:1万美元。
本赛:16人单败淘汰。
决赛五番胜负、半决赛三番胜负。
棋规:采用基金会制定的“应氏计点制围棋规则”。黑棋贴8点,平点黑胜(相当于黑贴7目半)。
用时:三小时三十分钟,不读秒,每逾时35分钟罚两点,最多罚三次。
1992年第二届:
参赛人数增加至24名
含上届种子名额:日本8名、韩国6名、中国台湾5名、中国3名、美洲、澳洲各一名。
中国对参赛代表性有异议,集体罢赛,少数海外中国棋手以个人名义参赛。
1996年第三届:
争议平息,中国再度参赛。
名额:上届八强,中国5名、日本4名、韩国3名、中国台湾2名、美洲、欧洲各一名,上届前八名首轮轮空。
2000年第四届:
名额:上届八强,中国5名、韩国4名、日本3名、中国台湾2名、美洲、欧洲各一名。
2004年第五届:
中国常昊九段首度夺冠,完成创办应昌期先生的意愿。
2008年第六届:
台湾代表首次由中国围棋协会和台湾棋院共同选拔,由二位四冠王周俊勋和陈诗渊进行三番胜负。
韩国棋院代表权由全额指派改为一半名额预选,依等级分中取四倍的预选名额进行单败淘汰产生。
参赛名额:韩国由四名减为三名,中国由五名增为六名。
下届种子保留由8名(八强)减至2名(冠亚军)。
2012年第七届:
参赛名额:上届冠亚军,中国10名,韩国4名、日本4名、台湾2名、美洲、欧洲各1名。
历届前四名
届次 | 年份 | 冠军 | 比分 | 亚军 | 四强 | |
---|---|---|---|---|---|---|
1 | 1988年—1989年 | 曹薰铉 | 3-2 | 聂卫平 | 林海峰 | 藤泽秀行 |
2 | 1992年—1993年 | 徐奉洙 | 3-2 | 大竹英雄 | 芮乃伟 | 赵治勋 |
3 | 1996年 | 刘昌赫 | 3-1 | 依田纪基 | 林海峰 | 赵治勋 |
4 | 2000年—2001年 | 李昌镐 | 3-1 | 常昊 | 俞斌 | 王铭琬 |
5 | 2004年—2005年 | 常昊 | 3-1 | 崔哲瀚 | 彭荃 | 宋泰坤 |
6 | 2008年—2009年 | 崔哲瀚 | 3-1 | 李昌镐 | 刘星 | 李世石 |
7 | 2012年—2013年 | 范廷钰 | 3-1 | 朴廷桓 | 李昌镐 | 谢赫 |
第1届应氏杯(21) | 第2届应氏杯(31) |
第3届应氏杯(29) | 第4届应氏杯(29) |
第5届应氏杯(30) | 第6届应氏杯(28) |
第7届应氏杯(29) | 第8届应氏杯世界锦标赛(37) |
第9届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32) | 第10届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62) |